每年“两会”前后,总是各种提案满天飞的时候(无任何褒贬之意),不论是否是正式提交的提案,还是借着“两会”蹭热点的所谓“提案”。
喝水就是补充人体水分,人体所需矿物质完全可以从饮食中获取。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净水科普馆,“守护大地”Union的成员之一。现今,城市化、工业化,已经将我们的大地、水源地都变得满目疮痍,秉承“上善若水,回归自然”的理念
“剂量决定毒性”,这句话有道理吗?科学到底是个口袋还是迷信欺骗的另一面?科学工作者会主动接受哲学批判引导么?科学,是工具吗?科学,是方法吗?科学到底是什么?
之前一篇文章骑行万里的这群人为什么不喝瓶装水!提到2017万里素骑行团队不饮用瓶装水的一个原因--拒绝塑料污染。难道仅此而已吗?不是。
编者按:张孝德教授是我们聘请的学者,他20年生态文明研究的成果,是我们净水科普的重要伦理和理论依据。不理清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区别,对科学就无法定位,科普也就无从下手。此前虽对他的观点有所介绍,但本文给我们的信息量,可能更加震撼。
2017年8月12日他们从上海出发,沿着国道318历时63天,穿越沪、苏、浙、皖、鄂、渝、川、藏8省50余县市……其间翻越15座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骑行10000华里,到达拉萨。
大家好!上期我们介绍了:胃和肠道在调节体液酸碱性所具有的不同作用。本期,我们将通过醋的酸碱性来进一步学习了解“食物酸碱理论”、“酸碱体质”,以及“代谢性酸碱中毒”,进一步发现水与人体体液之间的关联。
趣学乐活在制取半透膜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纯净水和净化的自来水浸泡去除蛋壳的鸡蛋,纯净水中获得的离子增速要超过已经含有矿物质的净化水,即使超出净化水的TDS值后,依然会领先净化水一段时间。
先锋植物是一类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石漠化地区生长的植物。它们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生长快、种子产量大、较高的扩散能力,但不适应相互遮荫和根际竞争,所以很容易被后来的种群排挤掉。
既然,我们确定自己的宗旨是:上善若水,回归自然。我们的使命是:传播水文明、水伦理、水文化、水环境、水足迹、水科技、水安全、水健康、水消费的理念和智慧,践行生态的饮用水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生产,发展生态文明。
作为《净水科普馆》最早的发起人,总想写个序言,写出来一讨论,有些不同意见,那就不算序言罢,开放给大家来撰文讨论,笔者以此文跟编辑部的伙伴们谈心,也跟环保公益界的伙伴们谈心,
土壤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和整体的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地球上多种生命形式的生息繁衍至关重要。土壤是矿物质、有机化合物和生命物质的复杂混合物。
地球是一个水球,水占据地球75%以上的面积,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我们在此摘要再版,尽管5100退出了和谐号动车所谓“送喝”的利益捆绑
自来水使用氯气或二氧化氯消毒的,那是为了防止在输水管道和水箱中因二次污染导致致病菌超标,造成疫情。安装家用净水器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将水中的余氯去除掉。